• <th id="8tw0l"><pre id="8tw0l"></pre></th><li id="8tw0l"><acronym id="8tw0l"></acronym></li>
  • 歡迎訪問保山新聞網,您可以選擇訪問: 保山市 隆陽區 施甸縣 騰沖市 龍陵縣 昌寧縣

    保山搜索

    首頁 保山新聞網 新聞中心 人物風采

    羅定蘭,彝鄉女人花

    2023-04-23 11:01 保山日報 字相禹 楊露娟

    01

    羅定蘭

    02

    羅定蘭和同行打探行情

    03

    羅定蘭給小豬打防疫針

    04

    羅定蘭和養殖戶交流

    05

    羅定蘭給養殖戶傳授養殖技術

    06

    羅定蘭和丈夫在粉碎飼料

    她是一朵綻放彝鄉的女人花。10多年間,她從一個貧困戶逆襲為致富帶頭人,書寫著彝鄉婦女不甘貧困的勵志故事、譜寫著彝鄉振興路上的互助和諧奮斗曲——

    初春時節,在昌寧縣珠街彝族鄉慶美村,52歲的羅定蘭坐在自家生豬養殖場大門外,不時用電話和她熟悉的老板們“打探”生豬市場行情,希望這些有用的“情報”,能為自己和同村生豬散養戶們的養殖提供方向。這樣的電話,羅定蘭隔三差五就要打一波。

    坐在養殖場大門口的臺階上,摘下頭上的鴨舌帽,羅定蘭露出了與52歲年齡不符的近乎花白的頭發。“村里10多戶散養戶都靠她聯系老板來統一收購,這‘豬頭’不好當。”羅定蘭的丈夫鄂少華說。很難想象,眼前這位被珠街彝族鄉慶美村群眾認可、信任的“羅大姐”曾經也是個貧困戶。

    唱響脫貧路上主旋律

    珠街彝族鄉位于昌寧縣東北部,脫貧前是一個集“山區、邊遠、貧困”于一體的少數民族貧困鄉,所轄的10個村(社區)均屬深度貧困村。由于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方式落后,收入來源單一,貧困發生率高。和大部分群眾一樣,家住慶美村慶美小組的羅定蘭,成了政府一直掛心的貧困戶。

    “誰會想一直做貧困戶。”面對山高坡陡的自然環境和家里兩個殘疾老人需要照顧的現實,羅定蘭做夢都想擺脫貧困。2006年,看著進山拉貨的貨車逐漸多了起來,羅定蘭回娘家借了1萬元錢,在村路邊開起了簡易的小賣鋪,通過向過往貨車司機販賣雜貨,每個月能賺幾百元的收入。這對要供兩個孩子讀書,照顧兩位老人的羅定蘭夫婦來說,生活總算有了點盼頭。

    不等不靠主動奮斗,是羅定蘭脫貧路上的主旋律。

    面對出不去、增收難的現實,羅定蘭只得繼續在土地上做文章。她心里清楚,山里種的土豆和包谷不僅產量不高,就算豐收了,要賣出去也需要耗費很大精力,于是,她選擇了勞動強度高,但見效快的經濟作物——烤煙。

    “只要能賣到好價錢,苦一點我不怕。”2007年,羅定蘭開始栽種烤煙,10多畝山地里長勢良好的煙苗似乎讓她暫時忘卻了生活的煩惱。但由于第一次栽種,缺乏管理經驗和烘烤技術,2007年煙季結束,烤煙并沒有帶給一家人預期的收入。接下來幾年,羅定蘭在烤煙管理和烘烤技術學習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烤煙帶來的效益也開始讓一家人的經濟狀況逐步好轉。

    2013年,在針對貧困人口的摸底調查中,通過村級入戶調查、縣鄉審核,羅定蘭一家依舊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貧窮掩飾不了奮斗的精彩, 2014年,踏實苦干的羅定蘭被群眾推選為村民小組長。為了早日脫貧出列,也為了帶動群眾發展產業,給村民們樹立一個榜樣,羅定蘭一個人就認下了60畝的烤煙栽種面積。

    為了干出樣子,性格樂觀的羅定蘭起早貪黑,一心撲在烤煙生產上。但對于沉默寡言的鄂少華來說,60畝烤煙種植卻是壓在他心頭的一塊石頭。一方面他擔心管理不善會再次讓家庭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也擔心妻子過度勞累拖垮了身體。擔心之余,他也只能與妻子一起全身心投入烤煙生產管理。

    這一次,辛勞付出給一家人帶來了豐收的回報。除去所有支出,幾萬元的結余讓羅定蘭一家在2014年底順利脫貧。

    奏出致富路上和諧音

    2015年,村里開始推廣能繁母豬養殖。剛剛脫貧的羅定蘭打算用種植烤煙積攢的一點本錢,借著國家惠農好政策嘗試生豬養殖。這個大膽的想法對剛剛脫貧的羅定蘭一家來說近乎冒險。但很快,一身拼勁的羅定蘭在大家驚訝的目光中,以每年15000元的價格,承包了小灣水電站建設時,建在慶美村的珠街中學臨時安置房,并在鄉村兩級的幫助下爭取到了昌寧縣畜牧局生豬養殖項目扶持資金15萬元。然后,又以貸款和向朋友借款的方式湊了30萬元投資改造豬圈,注冊了彝美生豬養殖場。

    2015年,羅定蘭的養殖場引進第一批種豬20頭;2016年10月產出第一批豬崽200多頭;2017年1月第一批出欄60頭,毛收入達12萬元。

    但生豬養殖并非一帆風順,市場這根鞭子,抽在誰身上都會疼。2017年下半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持續不斷的養殖投入,讓羅定蘭很快就賠光了剛剛賺來的第一桶金,養殖場一度走到了破產邊緣。

    幾十萬的外債讓羅定蘭整夜整夜睡不著覺,40多歲的她頭發開始變得花白。為此,她買了一頂鴨舌帽,并暗自發誓:“不還清所有的賬就不脫下頭上的鴨舌帽。”

    面對困境的羅定蘭找到了鄉政府,希望鄉政府能幫她想想辦法。

    為幫助羅定蘭渡過難關,鄉政府協調全鄉學校,以最快的辦事流程把食堂豬肉供應的資質給了羅定蘭。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羅定蘭的養殖場得以挺了過來。2019年,生豬價格一路飄紅,養殖場300多頭肥豬源源不斷出欄,近百萬元的銷售額讓羅定蘭還清了所有債務。

    面對外人欽佩的眼光,羅定蘭總會說“如果沒有政府扶持,我一個小學畢業的農村婦女,能搞出什么名堂。” 在羅定蘭心里,養殖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更多的是國家好政策的扶持。

    在養殖上經歷了大起大落的羅定蘭逐漸明白,搞養殖是一門綜合學問,要研究技術,還要研究市場。為此,她買來了《生豬養殖技術》《生豬疾病預防》等書籍自學各種養殖技術;積極參加縣鄉舉辦的各種技能提升培訓班;多次到周邊縣鄉考察,學習養豬大戶的先進養殖管理技術。每次參加培訓,羅定蘭都會抓住機會向技術人員和專家請教,并請業內人士推薦省內外同行及專家的聯系方式,然后,她虔誠地打電話向同行們請教技術、打聽行情。一開始,羅定蘭不僅沒得到想要的信息,還多次被當成騙子。但這些小挫折沒有讓羅定蘭退縮,在一次次的誠意后,電話那頭的專家和同行老板們,不僅會耐心地解答羅定蘭的疑問,還會主動提示她近期養殖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把握銷售時段等。來自同行的特殊關心與照顧,讓羅定蘭的養殖之路越走越堅定。

    日積月累,羅定蘭逐漸成了彝鄉養豬技術和市場行情的領頭人。為此,周邊的散養戶們常常會聚在羅定蘭的養殖場,聽她講養殖技術,分享市場行情。得益于羅定蘭傳授的養殖技術和提供的市場信息,村里的生豬養殖戶不再各自為戰,通過抱團取暖,在養殖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羅定蘭說:“致富不能忘記黨和政府的關心,更不能忘了鄉鄰,大家日子好了,就不用背井離鄉外出務工了。”

    為了不讓養殖戶中途放棄,堅定養殖信心,羅定蘭不僅主動為養殖戶墊付飼料資金,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幫助養殖戶聯系生豬收購老板。在羅定蘭的帶動下,慶美村的10多戶養殖戶逐步步入了生豬養殖的良性循環,日子一年比一年有了盼頭。

    作為養殖大戶,疫情防控期間,羅定蘭主動屠宰了自己養殖的5頭肥豬,多次給守卡的工作人員送去新鮮的豬肉;在防疫生產雙推進中,她又主動帶頭發展烤煙30畝,并聘用2名建檔立卡群眾到養殖場務工,為鄉村和諧、鄉村振興貢獻著巾幗力量。

    “羅定蘭是珠街鄉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典型代表,她不等不靠,不怕吃苦,樂于助人,被推選為昌寧縣第九屆政協委員,獲得過2020年度昌寧縣扶貧先進個人,要想鄉村振興曲唱得好,這樣的音符不能少。”珠街彝族鄉黨委副書記袁小鳳說。

    在黨委政府關心下,如今的珠街鄉,像羅定蘭一樣靠勤勞雙手改變生活的群眾在彝鄉大地上不斷涌現,他們用實際行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奏響著民族奮進的樂章。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精品高清无码

  • <th id="8tw0l"><pre id="8tw0l"></pre></th><li id="8tw0l"><acronym id="8tw0l"></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