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8tw0l"><pre id="8tw0l"></pre></th><li id="8tw0l"><acronym id="8tw0l"></acronym></li>
  • 歡迎訪問保山新聞網,您可以選擇訪問: 保山市 隆陽區 施甸縣 騰沖市 龍陵縣 昌寧縣

    保山搜索

    首頁 保山新聞網 歷史文化 本土文學

    帕米爾的高度

    2023-04-23 10:51 保山日報 刁麗俊

    01

    流動的藍翡翠——葉爾羌河

    02

    絲路之門、佛教之門——明鐵蓋達坂

    03

    塔吉克婦女努爾比婭

    04

    塔什庫爾干縣城

    1

    從地理課本和地理雜志的詞匯里走出來,我真正踏上了帕米爾之路。

    那是一個仰望了幾十年的高度,充滿了意象中昆侖山的神性和力量。

    如今我進入帕米爾高原的腹地塔什庫爾干,站在了昆侖山的腳下——這是我穿越河西走廊,進入古代狹義上的西域,幾乎跋山涉水5000多公里才到達的地方。

    一進縣城,就踏在了紅其拉甫路上,然后是帕米爾路,慕士塔格路,中巴友誼路,出城則是喬戈里路,每一個名字,都是海拔七八千米的雪山所賦予,高隱入云天, 裹著雪風的寒意,帶著天空的旨意。

    沒住進酒店的時候,被雪山包圍的感覺還沒這么強烈,當推開房間的窗子,眼前一凜,帕米爾高原的各座雪山隨著雪風擠壓而來,比如昆侖山脈的慕士塔格峰、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喬戈里峰;塔什庫爾干縣城的所有建筑、街道,包括我所在的酒店;縣城的塔吉克人、翻山越嶺而來的游客,都被雪山的博大關照著,指引著,迷惑著,甚至有塔吉克人說他愿意成為一粒雪花,緊緊依附在神山上。

    當晚山上下雪,第二天一早縣城雪花飛舞,抬眼就見塔城眉毛上的四座雪山云遮霧繞,仙氣飄渺,貌似神仙居住在那里,只允許他俯瞰塵世,不讓人間窺他的真容。

    縣城與雪山連成一體,沒有任何雜色的過渡,所有的紅柳、白楊披著霧凇,所有的房頂、車頂堅冰不摧。我所住的盤龍古道酒店保安協助各輛車掃車窗的結冰,我問保安熱力克這場雪很好嗎,熱力克說很好啊,雪下透,草場就活了。那還會再下嗎?會的,有時六月還在下,草場的花開得可艷,藍的紫的,讓人歡喜得不得了。我相信他說的,歡喜的不僅僅是人,還有咀嚼著帕米爾高原的牛羊。

    瓦罕走廊,是這次要去的地點之一。去這里,是為了追尋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身影。

    這是一個可以為了心中的理想拋棄生命、把信仰置于生命之上的身影,一個以博學和智慧在異國盛開出絢爛的大唐之風的身影,一個以一己之力為一個帝國創立無限榮耀的身影——玄奘。

    而瓦罕走廊,是玄奘西行十四年,日思夜想,東歸踏入的大唐的第一個關口。那一刻,所有的九死一生,所有的夢回大唐都化作一行熱淚,浸濕了腳下積滿冰雪的土地。

    所以我要去,去看望那行被千年前的熱淚溫暖過的礫土,看那被走廊的春風吹醒的飛鳥和紅柳。

    導航顯示塔縣到瓦罕走廊72公里。不算太遠,但一路飛雪,距瓦罕走廊32公里時,雪更大了,手伸出車窗十幾秒就是一捧。天地蒼茫,有人家的地方或者村莊,可見紅柳簌簌、沙棘叢叢;但沒人煙的地方,荒野上的所有都讓人琢磨不透,牦牛是否在吃草,野兔是否在打洞,綿羊是否依偎中含情,野花是否在蘇醒,風雪彌漫,天地茫茫,一切都不得而知。但我喜歡這樣的未知,這才是帕米爾應有的神秘,永遠不要知道真相。

    過了達布達爾鄉,窗外有“紫花牧場”的牌子閃過,不久又有“牦牛叼羊場”閃過,我為這兩個牌子給瓦罕走廊打了個岔,越過瓦罕走廊岔路口往紅其拉甫國門方向駛去。

    37公里后,紫花牧場到了。曠野,冰雪,牛羊在春天的現實中,紫花在夏天的來路上,一切剛剛好,在自然的法則里,冰雪就該相遇休養生息,紫色就該相遇生命綻放——那一望無際的、依偎著昆侖山的薰衣草和紫色苜蓿,就是不久的六月一場陽光與大地,陽剛與柔美的碰面。

    牦牛叼羊場。我想象不出牦牛叼羊是怎樣的,但我腦補了一個塔吉克人縱馬馳騁的畫面,他手牽韁繩,如雄鷹盤旋,彎腰迅疾抓起一只小羊,驚得一頭牦牛呆望著,忘了“欻歘欻”啃草。

    繼續往前走是麻扎爾村,同樣是牛羊的歡場。牧場甚至延伸到紅其拉甫前哨班下面16公里處,海拔4000米。這里是早期的海關設置地,叫“紅其拉甫海關水布浪溝舊址” 。在這片高山牧場上,千萬頭牦牛分散在連綿的雪山下,竟然只是一個個黑點,如靜默的石頭,靜靜地擁抱著萬古的沉寂。我這個匆匆過客,只是把神山的仙氣呼吸進肺腔里,把神秘的云霧和仙體裝進相機里,就急急離開,而它們要與主人一起,一代接一代,用靜默和堅韌,成為這萬古中的一部分。想想就不可思議。

    折回瓦罕走廊。

    公元627年秋,28歲的玄奘從長安出發,踏上了絲綢之路。他西行月余到達涼州(今天的武威),之后晝伏夜行依次過了甘州(張掖)、肅州(酒泉),偷越邊境出了瓜州城,九死一生經過八百里沙海,到達西域的第一個小國伊吾,即今天的哈密。講經傳法月余,到達高昌國,即今天的吐魯番。唐代的西域,從伊吾開始,絲綢之路開始分道,北道主要是草原,而中道和南道都要經過大沙漠。玄奘本來就是從八百里沙海過來的,已經在沙漠經歷了九死一生,所以他計劃從北道西行。但高昌王麴文泰以武力威脅伊吾國王將玄奘送往高昌國。玄奘不得已走了中道。從初冬到深冬,玄奘一直在高昌講經傳法;公元628年初,到達焉耆(庫爾勒)、龜茲(庫車)。龜茲往西,就是天山和昆侖山的交匯處蔥嶺,只要翻過蔥嶺,就出了西域,到達中亞大草原。

    冬天的蔥嶺,聳立著無數終年積雪的冰峰,空氣稀薄。龜茲國高海拔區域的牧人說,那上面根本沒有路,冬天上去,絕無生還。玄奘聽從勸告,在龜茲考察風土民情,一直待到春天才翻越蔥嶺。分析地圖地貌,他決定從凌山這個山口翻越蔥嶺。

    從高昌國帶出來的30人的隊伍,在公元628年的春天,踏上了直入云天的蔥嶺。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寫道:“凌山在蔥嶺北端,冰雪終年不化,積而為凌。大家攙扶著攀爬,蹊徑崎嶇,登涉艱阻;沒有一處干燥的地方可以歇息,只能躺在冰上,雖穿著厚衣,卻有更多的人凍僵倒下,間或有人跌落山谷。”

    當讀到有一段:“寒風凜冽,多有暴龍,飛沙走石,遇到喪命……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侶之中,凍死者十之有三,牛馬逾甚”,我以我在高黎貢山4000米以上雪線徒步尋找白尾梢虹雉以及在青藏高原轉岡仁波齊的經歷,來想象玄奘1300多年前在蔥嶺的情境和心境——信念,唯有信念,才能讓一具塵世中的軀體燃燒著火焰,驅離著寒冷、饑餓和艱險,這簇火焰,甚至傳遞給隨行的徒侶,讓他們心安,心暖,在風雪中穩住身形。

    就這樣,在公元628年的春天,玄奘翻過蔥嶺,走出西域,進入中亞大草原。再之后,從看見恒河那天起,在印度整整停留了十四年,足跡踏遍印度的每一寸土地,從一個留學生成為聲名遠播的佛學大師。

    2

    此刻,我站在瓦罕走廊的明鐵蓋達坂,4700米海拔制造的空曠和高遠讓人震撼,飛雪和云霧制造的神秘讓人迷惑,峽谷里牦牛的移動和雀鳥的起飛讓人回到生命的堅韌和自由。“瓦罕走廊”幾個大字和“玄奘取經東歸古道”紀念碑所指的方向,就是玄奘歸來的通道。

    在這個春風已吹綠帕米爾的柳絲、吹醒帕米爾的杏花的春天,我想迎著瓦罕走廊峽谷里的風雪,去會一會自己在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夢想。

    從我二十年前踏上南方絲綢之路的那天起,從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到東南亞的緬甸,我在一條古道上留下了我整個的青春歲月;而張騫在西域因發現蜀地的絲綢、漆器和筇竹杖等商品而發現的蜀身毒道,與北方絲綢之路一樣,西域,是同樣充滿神秘的遙遠之地。帕米爾,更是越過西域前往“西方”更神秘的存在,它的高度,不僅僅是地理意義的海拔的高度,更是一種理想的高度,一種向信念攀爬的高度。

    所以我們繼續駕車往峽谷方向走。那是去往阿富汗的方向。千年前玄奘的東歸隊伍,則是迎面而來。

    百度詞條里說,瓦罕走廊今天主要位于阿富汗境內,全長400公里,其中中國塔什庫爾干縣境內100公里,南接東興都庫什山脈,緊鄰巴基斯坦與巴控克什米爾,北靠帕米爾高原南緣與塔吉克斯坦。整條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

    當詞條里的地理描述變成現場親歷,眼前的一切就變得親和起來。

    兩側雪峰直入云霄,彌漫著能讓人產生無限幻覺的云霧。

    進峽谷不久,一塊路牌立在路邊,直行是達布達爾鄉阿特加依里村,左轉是卡拉其古村。我們選擇直行。再走五六公里,路邊立著三塊巨大的宣傳牌,分別是關于瓦罕走廊被認定為“佛教之門”“絲路之門”“唐代游弈所”的說明。

    到了阿特加依里村,前方設了邊防檢查站,幾位高大帥氣的塔吉克族警察站在崗哨前,告訴我們已不允許繼續往前走——其實能在潛藏于帕米爾高原深處的絲綢之路上前行20公里我已經很滿足了。

    阿特加依里村是離邊境最近的一個村,也許當年玄奘進入明鐵蓋峽谷的時候還有更多的村子,畢竟這里在夏季河水歡騰,水草豐美。公元643年,玄奘留下的文字是這樣的:“在大峽谷中走了七百多里,到達波謎羅川,東西長一千里,南北寬一百多里,狹窄的地方不過十里。”學者認為玄奘描述的波羅謎川就是絲綢之路上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一直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咽喉要道,是東西方之間最重要的聯系紐帶。

    阿特加依里村路邊的宣傳牌上特別記錄,2005年8月,83歲的中國學者馮其庸第三次來到帕米爾高原,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和實地考察,他認為玄奘1300多年前東歸時,就是從明鐵蓋達坂進入中國。他還認為玄奘是第一個記錄帕米爾高原的人。

    阿特加依里村的邊境線長達143公里,我在檢查站旁邊看到的最密集的房子,大概也就二三十戶,紅色彩鋼瓦屋頂,紅柳點綴著石砌的圍欄,圍欄里是安靜的牛羊。在這143公里的邊境線上,不知道還有多少個這樣的聚居區。忍不住走進一家牧民家里,女主人努爾比婭迎了出來,她46歲,一身與古蘭丹姆樣式差不多的紅裙和頭巾,笑容很羞澀,但說的話我聽不懂。好在她小兒子熱合曼江·卡來西在家,做了我的翻譯。小伙子21歲,卷發,五官有著中亞人的輪廓,很帥,但我說給他拍個照,他怎么都不答應,臉上與他媽媽一樣是羞澀的笑容。他高中畢業,所以我能與他正常交談。他說村子離縣城遠,近百公里;離喀什更遠,400多公里。一到冬天大雪封山,車子和人都出不去了,媽媽和嫂子、侄子都需要有人照顧,他就不能與同伴出去工作了——因為爸爸和哥哥已經在喀什打工了,家里的牦牛和羊得有男人管。我毫不猶豫地當面贊嘆他是好有責任感的男孩子。我也相信他說的是真的。我注意到村里建有惠民物資供應站、供銷社便民超市,那都是政府建的,就是為了在交通中斷時讓邊境牧民的生活能得到及時供應。據說這樣的物資供應站覆蓋全縣13個鄉鎮,受益邊境牧民1.8萬人。

    在這條絲綢之路上,千年來從來就不缺商品的流通,無數的戰爭和王權的更迭,都沒有阻止絲綢之路的延續,何況只是大雪封山。我有理由相信,像熱合曼江·卡來西這樣的年輕人,自然而然就繼承了瓦罕走廊里像血液一樣奔流著的堅韌、堅強和對生命的熱情,他們與雪山同枕共眠,與雪山相依相存,更把瓦罕走廊的每一個春天,刻在人生奔赴的里程里——按他們的說法,春天來臨,峽谷里開始鳥飛草長;夏天來臨,峽谷里河流蜿蜒,水草豐美,牛羊接受著大地的恩賜……

    從熱合曼江·卡來西家出來,折返明鐵蓋山口途中,我一直抬頭在山頂尋找是否有一個殘缺的城堡,但云霧彌漫,什么都藏匿不見。來帕米爾之前,我在《大唐西域記·朅盤陀國》看到,朅盤陀國國王曾向玄奘講述,此國的建立與一位漢代公主有關。這里曾留下一個叫“公主堡”的地方。根據方位,“公主堡”此刻就應該在我的頭頂。

    朅盤陀國最早只是蔥嶺中的一個荒川野谷。漢代,一位公主遠嫁波斯王子和親。當送親的隊伍途經“公主堡”這個地方時,突遇戰亂,使者和衛隊為了保護公主,就近找了一個陡峭的山崗,把公主安置在上面,四周嚴密防守,每天的食物用繩子吊上去。不久,戰亂平息,護親使者恭請公主重新啟程,不想公主卻懷孕了。繼續和親已不可能,身邊的侍從只有把公主正式安頓下來,并擁立為王;使者和衛兵們則在山崗附近開荒種糧。自此以后,繁衍生息,成為 “朅盤陀國”的祖先。當年這位公主避亂的地方,就被稱為“公主堡”。

    玄奘是這樣記錄的:“出了大川之后,登危履險,到達朅盤陀國”。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玄奘穿過4700多米的明鐵蓋達坂,進入西域地界。只不過這時朅盤陀國的都城已不在公主堡,而是遷到了200里外的“石頭城”。當然“石頭城”是我們現在的叫法,它的意思是“塔什庫爾干”。“石頭城”遺址矗立在縣城東北角的高崗上,古城內散布著巨大的石塊,過去寺院和官署的輪廓依稀可見。

    站在城墻邊,一覽無遺可以看見城下的阿拉爾金草灘與雪山連在一起,塔什庫爾干河靜靜流淌,阿拉爾村的氈房里炊煙徐徐,牦牛與羊群星星點點。如此廣闊的牧場,我想就是一個古國得以延續最基本的條件。據說玄奘在朅盤陀國待了二十多天才經塔莎古道去往于闐(今天的和田)。

    3

    讓我沒想到的是,走塔莎古道,竟然讓我見到了昆侖山的另一面。

    無論是以前走新藏線看到的喀喇昆侖,還是這次上帕米爾看見的冰雪昆侖,都充滿了博大和神秘,特別是一些視頻記錄的昆侖山無人區,更是傳遞著生命禁區的沉寂氣息。

    但當我穿過蔥嶺1號隧道、2號隧道、3號隧道,昆侖大峽谷豁然出現了“芝麻開門”的另一個燦爛世界:一夜大雪,消去了所有灰塵和霧霾,蒼穹透藍,空氣澄澈,昆侖山融化的積雪讓葉爾羌河碧藍如玉,似一河藍翡翠在奔流。平時,當無意中看到一只藍水種或者晴水種的翡翠戴在一個妙齡女子的手腕上,都忍不住要多望幾眼,此刻看到一河流動的翡翠讓昆侖大峽谷這只玉腕生動不已,嫵媚不已,那種純粹的藍,潔凈的藍,讓心里永遠住進了一只昆侖的藍翡翠。

    如果僅僅有河,昆侖大峽谷也許還是寂寞的。但不。峽谷里的杏花、核桃、翠柳、小麥等讓300公里的河谷充滿人間的生動和歡欣。阿克陶縣塔爾鄉在峽谷中段,氣候溫暖,杏干、杏仁是重要農產品,那就可以隨意想象杏花盛開的春天是什么樣,所有繽紛的詞用在上面都不過分。比如其如克同村,喀瑪如孜村,吉祥幸福村,每一戶人家標志性的特征,就是門前有幾百年的古杏樹,泥坯房后有成片的杏花林,這也正是全國各地的人翻山越嶺奔襲幾千公里要去看杏花的原因吧。特別是葉爾羌河再從阿克陶與莎車交界處反轉了25公里到塔什庫爾干縣的大同鄉,大同村、小同村的杏花,讓人見識了帕米爾高原上的秘境之地是怎樣的峰回路轉。

    如果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大同鄉絕對是個很少有人涉足的部落,那讓人迷失的杏花,是帕米爾賜予它的最溫馨的禮物。

    所以我告誡自己,不要拿生活經驗和視覺經驗之內的任何結論去套認知之外的任何事情。任何區域,任何海拔,任何隱秘的地方,都有它獨有的密碼,不是你不知道它就不存在。比如我們滇西的高黎貢,它有一千面讓有緣的人去拂開。同樣,此刻我在昆侖山的腹地,在它心臟跳動和血液奔流的部位,感受它的溫度和對人類的溫情,這需要多少機緣的修行。

    所以我在帕米爾,試圖仰望它的高度,穿越它的深邃,觸摸它的永恒。

    最終,我還有幸看到了它的繁茂和經久不息的人間煙火。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精品高清无码

  • <th id="8tw0l"><pre id="8tw0l"></pre></th><li id="8tw0l"><acronym id="8tw0l"></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