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8tw0l"><pre id="8tw0l"></pre></th><li id="8tw0l"><acronym id="8tw0l"></acronym></li>
  • 歡迎訪問保山新聞網,您可以選擇訪問: 保山市 隆陽區 施甸縣 騰沖市 龍陵縣 昌寧縣

    保山搜索

    首頁 保山新聞網 施甸縣 施甸新聞

    施甸駐村工作隊撲下身子發力鄉村振興

    2023-04-24 16:38 保山日報 郭金燦 吳榮昌

    “駐村工作隊職責: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鞏固脫貧成果。”在施甸縣太平鎮下壩村工作隊辦公室的墻壁上,醒目地張貼著工作隊員職責。施甸縣駐村工作隊通過發揮工作隊員專長和優勢提升服務群眾能力,強化黨建引領,搭建幫扶橋梁紐帶,強化村產業發展規劃,夯實硬件設施和產業基礎,激發村民內生動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譜寫出鄉村振興新篇章。

    補短板 廣開致富門

    “走到群眾家中,聽到群眾叫一聲‘老楊,來和我們吃飯’就感覺心里熱乎乎的。還想在村上待幾年,多為群眾辦點實事。”施甸縣發改局駐太平鎮下壩村第一書記楊思軍談起兩年多來的駐村感受。

    下壩村地處怒江峽谷畔,地理位置偏僻,全村381戶1580人,村民主要依靠烤煙、蔬菜、生豬養殖為主要經濟收入。2021年,該縣發改局楊思軍、趙國印和市農機推廣中心余小波三位工作隊員進駐下壩村。楊思軍說:“進駐下壩村后就感覺下壩村基礎設施條件差,工作隊與村班子抓住脫貧攻堅的機遇,從改善基礎設施開始規劃產業發展,培植特色優勢產業。”去年雨季,橫溝幾位村民代表到村委會找工作隊幫忙,楊思軍帶著隊員走進工業園區兩家水泥廠協調到40噸水泥,帶著群眾投工投勞修筑起120多立方米的主道路擋墻。

    去年,下壩村充分聽取和吸納村民意見,對村莊規劃內容逐一進行商討,發揮下壩村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文化旅游、發掘潛能大等優勢,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下壩村莊規劃,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加工、文化旅游等產業。楊思軍說:“多深入群眾,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和想法,用好20年項目規劃經驗,做好鄉村產業發展項目規劃,協調項目資金,真正地服務好群眾就是成就。下壩村有著種植錯季蔬菜的自然優勢和土地優勢,下一步,就規劃著修通橫溝小組到攀枝花小組、下新寨小組到攀枝花小組的兩條村組道路。一旦這兩條道路修通后,群眾就可以利用熱區資源優勢發展蔬菜產業。”

    在產業發展上,工作隊還充分發揮該縣發改局項目優勢和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產業優勢,整合各類資源,將適合村民的科技知識、技能培訓、種植養殖技術等帶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教學,讓每家每戶都至少掌握一門技術,拓寬致富渠道。

    擴瓶頸 延伸增收鏈

    春暖花開時節,仁和鎮交邑村300多畝紅花酸木瓜花迎春綻放,成為網紅打卡點,也敲開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門路。

    施甸縣政協駐交邑村工作隊長姜興華說:“交邑村1000多畝酸木瓜,要利用好酸木瓜這個產業資源,花開季節和果熟季節打造周末休閑旅游品牌。還要將酸木瓜酒、酸木瓜醋、果脯等酸木瓜深加工產業鏈延伸,增加群眾收入。”

    交邑村在傳統產業上已經形成核桃、酸木瓜、花椒等小具規模的特色產業群。工作隊剛進駐村委會后,就開始對全村的產業發展和產業思路進行調研規劃,拿出對傳統產業提升鞏固的鄉村方案,著力提升推進傳統產業。

    姜興華介紹:“為花椒收購戶協調收購地點,解決花椒加工銷售問題;村集體資金入股合作社,擴展酸木瓜深加工規模。鄉村振興沒有產業不行,在產業規劃上,工作隊和村‘兩委’就是要抓住群眾發展的花椒、酸木瓜和生豬肉牛養殖、土雞養殖等傳統產業,找準老產業的短板,開展技術培訓,加強市場引導,擴寬發展瓶頸,延長產業鏈,把群眾現有老產業發展壯大。”

    交邑村工作隊通過項目幫助村民協調了8900多羽雞苗,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產業和林下產業。架桿組的段福海承包了60多畝山地種植花椒,一直不知道應該怎樣利用好林下土地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在工作隊的引導下建蓋雞舍,兩批次養殖500羽生態土雞,每只雞賺了100多元。段福海說:“原來也考慮過養雞,但怕成活率低。通過參加養殖技術培訓后,發現成活率高,市場銷售也不錯,就發展林下土雞養殖了。”

    鄉村振興還需要鄉村治理提升村民發展內生動力。很多村民記不住《村規民約》。2021年5月,一直愛好詩詞楹聯的姜興華將《村規民約》變成童謠,順口又好記,讓學生傳唱,很快就在村民中傳播開。

    搭橋梁 激發新動力

    “鄉村振興要想辦法讓有致富能力的青年創業,帶動村民務工和產業發展致富。”富滇銀行駐仁和鎮叢桿村工作隊長朱江華介紹駐村工作經驗。

    在掛鉤幫扶中,叢桿村工作隊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結合金融資源優勢,協調派出單位在叢桿村設立施甸縣轄區內山區村首個“普惠金融服務站”,以免抵押、免擔保、純信用方式,從資料簡化、貸款期限、貸款金額、利率優惠等方面對生產經營正常的脫貧人口和具有帶動效應的“致富帶頭人”“田秀才”“土專家”給予扶持優惠,促進叢桿村產業循環發展。發放“云農貸”“鄉村振興貸”“農戶貸”230余萬元,直接帶動受益群眾30余戶。段洪魏在30萬元信貸資金幫扶下,種植山葵40余畝,實現產值80萬元,純利潤17萬元,還帶動20余戶群眾土地流轉和就地務工增收20多萬元。

    鼓勵務工穩就業,依托政策創增收。叢桿村駐村工作隊通過挨家挨戶地調查核實村民務工情況,建立“叢桿村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工作微信群”,便于宣傳幫扶政策和務工信息,了解掌握務工人員的信息動態。

    金融企業注血液,村民固本強基礎。去年,叢桿村工作隊協調派出單位捐贈人居環境提升資金20萬元,用于購置廁具,動員群眾改廁,讓艱難的廁所革命從“要我改”變“我要改”。在每一項政策幫扶中,叢桿村都通過召開村組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會議,對獎補政策兌現進行公示,獲得了群眾的普遍支持,有效保障了村民的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從思想上激發村民發展的內生動力。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精品高清无码

  • <th id="8tw0l"><pre id="8tw0l"></pre></th><li id="8tw0l"><acronym id="8tw0l"></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