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護和順古鎮嚴格認真 中國第一魅力名鎮喜報頻傳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和順鎮位于騰沖市城西南四千米處,這里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是古代南方絲綢古道上的商貿名鎮、文化名鎮和旅游名鎮,古建筑星羅棋布,氣勢恢宏,蔚為壯觀,這里有中國鄉村最大的圖書館,這里是一代哲人艾思奇的故里,這里是翡翠大王的家鄉,是我國西南地區著名僑鄉。該鎮先后獲得中國第一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佳古鎮、全國首批美麗宜居示范小鎮、第三批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麗的十大鄉村等眾多殊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景如畫,游人很多。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1月19日下午來到和順古鎮考察,了解絲綢古道交往、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和順古鎮是全社會共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人類共同的瑰寶。
騰沖市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定不移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嚴格按照《保山市和順古鎮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要求開展好各項工作,不斷推動和順古鎮保護管理工作取得好成績。
一、貫徹《條例》創佳績
自《條例》2021年7月1日開始實施以來, 騰沖市嚴格履行職能職責,不斷在創新保護理念、轉變管理方式、促進合理利用、實現科學發展上下功夫,扎實做好和順古鎮保護管理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擦亮“全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的靚麗名片。
(一)強化宣傳引導,古鎮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在《條例》起草過程中,先后組織古鎮居民、商戶召開座談會10余場次,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建議?!稐l例》實施以來,依托和順老年協會成立了一支100多人的義務宣傳隊,通過文藝匯演、宣傳宣講、進村入戶等方式開展宣傳活動20余次,發放宣傳材料2萬余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推廣,切實提升了和順古鎮居民和經營商戶貫徹執行《條例》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健全組織機構,全面充實古鎮保護力量。原省《條例》頒布實施后,為強化和順古鎮的依法保護與管理,2011年2月成立了和順古鎮保護管理局。2019年3月機構編制改革中,古保局列為待消化編部門(零編制部門),沒有審批、行政執法等相關管理權限,在古鎮內開展工作處于被動局面。對此,騰沖市委、市政府積極向上爭取匯報,最終在2022年12月正式將古保局定為市政府派出的公益一類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7名,當前共有在職人員14人,由和順鎮黨委書記兼任局長。同時,綜合執法局駐和順監察中隊18人。通過機構的明確和人員的保障,確保了和順古鎮保護管理的有序開展。
(三)完善規劃方案,持續推進《條例》落地落實。先后完成了《和順古鎮保護與發展規劃》《騰沖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和順景區詳細規劃(2011—2025)》等規劃,為和順古鎮的系統性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當前也在按照兩份《規劃》明確的內容開展工作,確保了工作的延續性、一致性。市《條例》出臺后,及時研究出臺《騰沖市和順古鎮保護管理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理順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管理機制,為古鎮保護、旅游開發、科學監管、依法行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正在根據《條例》要求推進和順古鎮保護維修規范制定、和順古鎮“三區”(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風貌協調區)劃定等工作。
(四)全面加強監管,切實保護古鎮總體風貌。一是抓實古建資源統計維護。由古保局、和順鎮、古建專家組成古鎮資源調查組,對和順古鎮內掛牌保護的117座古民居和省住建廳掛牌保護的87座古建筑(包含牌坊、洗衣亭和古民居)等文物資源進行全方位摸底調查,明細保護管理內容,實行“一建筑一檔案”管理,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加大文物古跡修繕力度,實施完成“青鎖”山門、千手觀音、文昌宮等古建修繕工程,正在對魁星閣進行保護修繕。二是加強房建審批監管。將和順古鎮規劃區納入城市規劃管理,成立了和順古鎮居民建房審查委員會,建立了“群眾申請、現場查勘、鎮級初審、市級聯審、批準發證、放線定界、過程監管、竣工驗收”的建房審批機制,從土地來源、建設方案、建筑材料、建筑高度等方面嚴把居民建房修繕審批關,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管?!稐l例》實施后,累計受理建房審批申請書42份,召開房建初審會10次、市級聯審會議1次,對2018年底以來105戶古鎮居民建房申請戶進行審批,批準建房71戶、要求整改10戶、不同意24戶。下發停工、風貌整改等各類通知書246份;拆除與古鎮風貌不協調的建筑物、構筑物90余起,清理不符合“一店一招一幌”規定的廣告牌150余塊,確保了古建筑物不受破壞,新改建房屋符合古鎮的傳統風貌。
(五)堅持多措并舉,有效規范古鎮管理秩序。以和順古鎮創建國家5A級景區工作為抓手,持續加大旅游市場秩序規范和整治力度。一是大力整治交通亂象。對和順古鎮核心區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常態化開展治理,規劃設置非機動車集中停放車位400余個,增設交通標識標志牌40余塊,勸導占道停放電動車3000余輛,交通秩序不斷改善。二是有序規范古鎮秩序。堅持“分片治理、疏堵結合”,清理違規經營小攤販680余起、店外擺攤480余起;劃定專門區域,對39戶當地困難群眾銷售農特產品實行備案管理。責令整改生活噪聲污染、建筑施工揚塵污染等累計900余起,清理小廣告1100余張,制止露天焚燒垃圾180余起,勸離釣魚人員980余人次,古鎮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全面開展古鎮消防、食品藥品安全、防震減災、防汛、地質災害防治等各類專項檢查督查,制定各項安全應急預案17個,組建綜合應急救援隊伍5支,設置應急避難場所15個,微型消防站2個,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演練、水上安全應急演練、地震應急演練、反恐防暴應急演練20余場次。實施和順圖書館舊址古建筑群消防工程,啟動釧氏宗祠和楊氏宗祠消防項目建設。
(六)堅持和諧共贏,實現保護開發一體推進。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使和順古鎮在保護中得到開發,和順居民得到更多實惠。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實施了道路交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水環境綜合治理、古鎮保護及傳統村落建設、農田水利等工程項目,完成大盈江沿河路、沿河慢行步道及綠化美化工程,全鎮主路硬化率達100%。1號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通景公路停車場及古鎮智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古鎮功能配套更趨完善。強化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及處置工作,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覆蓋率達100%,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5%。二是促進群眾增收。隨著《條例》的實施,和順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到和順旅游的人數日益增長,旅游服務成為當地居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全鎮參與旅游相關行業的居民超過3000多人。
二、 再接再厲譜新篇
騰沖市今后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進一步貫徹落實好《條例》,提升和順古鎮保護水平,更好促進當地發展。
(一)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問題。一是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匯報,為和順古鎮爭取專項保護經費用于掛牌保護的古民居、古建筑的修繕和維護。積極與企業溝通協調為實現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的收取創造有力條件。二是整合全市執法力量,盡快根據《條例》要求對行政執法進行集中授權,為古鎮保護管理機構執法提供有力支撐。三是持續加強風貌管控。盡快啟動新一輪和順古鎮保護管理的詳細規劃編制,加快推進和順古鎮“三區”劃定及建筑維修規范制定出臺工作,推動和順古鎮保護管理更加精細化、標準化。四是加強對古鎮經營業態的管理,充分借鑒大理、麗江等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合理布局古鎮商業網點,在保證和順古鎮濃厚的文化韻味的同時,有序規范古鎮經營業態。五是結合法治宣傳月、和順古鎮保護宣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加大對《條例》的宣傳培訓,努力形成保護古鎮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二)深化部門聯動,凝聚古鎮保護管理合力。一是根據《條例》和《騰沖市和順古鎮保護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各單位、部門的工作任務,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逐項研究,形成有力的推進舉措。二是持續健全和順古鎮居民建房審查委員會審批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形成長效機制,切實從源頭把控好古鎮風貌。三是持續加強房建監管。積極建立專家咨詢服務平臺,對重大修繕、改造項目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健全房建巡查檔案,利用好古鎮智慧管理平臺,創新工作方式,努力做到問題及時發現、處置及時,措施更加科學、更加有效。四是持續加大對古鎮交通秩序、市場秩序、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等重點環節的治理力度,切實解決“臟、亂、差”死角,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和市場秩序,通過部門聯動、合力攻堅,全力確保和順古鎮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一舉成功。
(三)加強隊伍建設,切實提升古鎮保護水平。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持續強化政治理論和法律法規學習,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云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條例》《保山市和順古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不斷提升行政執法能力水平。全面踐行“大興調查研究”“兩個革命”“三法三化”“三個馬上”等要求,推動工作作風持續改進,鍛造一支為民務實、清正廉潔、忠誠干凈擔當的和順和諧新隊伍。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
